返回第230章 风头最劲吴三桂(2 / 2)穿越明末两太子首页

数月后,城中断粮,叛军不得不孤注一掷,拼死突围:

孔有德率骑兵千乘,从西、北二门冲出突击。

耿仲明率五百余骑从南门出击。

数万步卒各持火器、冷兵器随骑兵蜂蛹出城……

明军众将士分头迎战。尤以吴三桂最是凶猛:

率家丁、官军,将孔有德堵住截杀,坚决不留给叛军逃离间隙。

将叛军将士砍杀无数之后,让孔有德最终率少部分骑兵逃回城去。

此战虽让耿仲明逃走,可也是打了场平叛以来最大的胜仗。

高起潜以此,为吴襄父子题奏报功。

崇祯皇帝于十一月下旨,恢复了吴襄的总兵官职务。

当年年底,孔有德再又组织起城里叛军,大规模突围。

真是冤家路窄,他又在突围方向遇着了以逸待劳的吴三桂军!

面对叛军饥饿之兵,吴三桂军毫不手软,将叛军大部消灭后,又迫使孔有德退回城里。

后来,先前逃出生天的耿仲明率舰队前来接应,才让孔有德部从海上逃脱,投奔满清而去……

看到没有?山东平叛,最大功臣是吴三桂。而最大得益者,却是吴三桂他爹。

而此战过后,吴三桂算是真正地于明军、辽东军中闯出了名头、打出了威名、让举国拜服……

一转眼,到了崇祯七年七月。满清皇太极,亲自率八旗军征伐察哈尔。

得到求援信报、本着为北方安全需要等目的,崇祯皇帝下旨令宁远总兵吴襄、山海总兵尤世威率两万明军,分道增援大同方向。

吴襄、尤世威猥琐不前,磨蹭到了大同,人家皇太极已经得胜而归。

崇祯皇帝大怒,以“拥兵不进”罪名将他们丢进了诏狱。

在高起潜等的运作之下,吴三桂承袭父职,当上了宁远总兵,镇守关外重镇。

从此,吴襄即在诏狱里呆着了。

当然,吴三桂这时已是一方大将;宫中又有高起潜等运作,吴襄于诏狱中并没有遭到虐待。

直到崇祯十六年,明廷能打仗的官员,如卢象升、祖大寿、洪承畴、孙传庭等,或死,或投降……

崇祯皇帝无将可用了,又才想起吴襄来。

十一月末,崇祯皇帝把吴襄从诏狱里捞出来,将他提升为正一品的中军府都督。

与此同时,还封吴三桂爵位为平西伯,正式官职是:钦差镇守宁远中左、中右等处地方团练总兵官。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。

换句话说,也就是崇祯皇帝,将山海关外都交给了吴三桂。

这时的吴三桂,辖辽东军最后的四万精锐。

也就在这一年,距离崇祯吊死仅仅数月的时候。

大明朝发起松锦战役,十三万主力全军覆没,主帅洪承畴被俘……

如此绝望困境下,吴三桂面对清军得胜之师,坐困宁远孤城,奋勇作战,将六万清军打得丢盔弃甲,狼狈撤走!

这也就奠定了他吴三桂大明帝国风头最劲,最是倚仗的地位……

五军都督中的中军府都督,就一闲职。

其实,崇祯皇帝封给吴襄这么个一品大员官职,意图就是将他圈在身边,以遥控吴三桂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