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禹他们留在围城跟着享乐,过得十分快活。只是可怜朱祐他们十个了…
直到召唤武将的第九天,他们就消失了。
几天后,围城一个月的假期结束了。
秦始皇花费了一万龙珠再扩大了一万平方米的土地。
停工的扩建、新建工程重新开始,粮地果蔬也进行了适当扩大面积。
偶尔休息,同样还是可以进行打球之类的娱乐活动。
这时,一声龙吟终于响彻在了天际。
众人抬头看去,就见上写:
南朝-萧梁开国皇帝
梁武帝——萧衍(公元464年—公元549年)
南朝-萧梁追封皇帝
梁昭明帝——萧统(公元501年—公元531年)
萧衍算是个老寿星,活了八十六岁。
来到这里,直接重返三十六岁,血赚!
圆柱上的萧衍此刻感觉有些恍惚,好久没曾感觉的体力充沛,跟做梦一样。
旁边的萧统睁开眼睛,面前的场景很陌生,但比生前好多了。
然后父子二人对视。
萧统瞬间脸黑,心说:嘁…怎么死后都能遇到这老东西…
萧衍低着头,十分愧疚与自责。
紧接着,父子二人就看见,一大群人朝自己走了过来。
其中有两人萧衍认识。
一个萧赜、一个萧宝融。
萧赜之后的皇帝他都认识,只不过那三个没出来,躺屋里喊屁股疼呢。
尤其是萧鸾,老熟人了。
秦始皇瞪大眼睛:“卧槽!这小子活的真够久的…”
一番解释之后,萧衍和萧统这才明白过来,但又一脸不可置信。
众人也都习惯了,每个到来的新皇听到这里的事后,基本都是这个表情。
随后萧赜等人,将其领到了秦始皇和刘邦近前。
萧衍定了定心神,随即一躬身行礼:“后世萧衍,拜见黄帝,拜见始皇,拜见高祖。”
萧统也是一躬身行礼:“后世萧统,拜见黄帝,拜见始皇,拜见高祖。”
秦始皇:“嗯,这里的事他们都与你们说了吧。”
萧衍回答道:“回始皇,都说了。”
“听说你也是萧何的后人?”
“是的,后世乃汉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。”
还是有点意思的,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世孙,然后萧衍和萧赜还是同辈人。
秦始皇随即问道:“南齐亡于你手,朕想听听你登基之后的事,一五一十,事无巨细全都如实说来。”
“诺。”
萧衍一拱手,随即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讲述。
公元494年,萧鸾登基,因为萧衍有定策之功,萧鸾对其十分信任,将重要的军权全都交由萧衍,自此萧衍开始正式起飞。
公元502年,萧衍废杀南齐末代皇帝萧宝融,将国号“齐”更改为“梁”,正式建立“萧梁”。
统治初期,留心政务,纠正宋、齐以来的弊政。勤于政事、选用良吏。将虚名官位给门阀士族,但实权落于庶族掌握。如此一来,要脸面的门阀士族得到了虚荣心,庶族子弟又谙熟政事,勤恳耐劳。
算是被萧衍给玩明白了。
同时注重军事防御,曾一度在钟离之战中取胜,维持了南北均势。
萧衍后半生开始大兴佛教,修建寺院,并随着年龄增长,逐渐怠于政事。
信佛吃斋,不近女色,且极为仁慈。仁慈到什么地步,给大家举个例子。
萧衍的女儿萧玉姚,与萧衍的弟弟萧宏私通,萧衍自是大怒。二人便计划刺杀萧衍,打算事成后,萧宏当皇帝,萧玉姚当皇后。
可结果刺杀失败,当场被抓。然而萧衍却只是将萧宏降职,萧玉姚赶出都城。并未处死二人。
这若是换作其他皇帝,活剐了此二人都是轻的。
再后来,东魏叛将候景投降萧梁,被仁慈的萧衍收留。萧衍后半生越来越笃行佛法,曾四次出家,政事荒废,导致了萧梁由盛而衰,终至酿成了“候景之乱”。
公元548年,候景以清君侧之名,发动了叛乱。
公元549年,叛军攻占健康,候景将萧衍囚禁于台城,最后被活活饿死。
享年八十六岁。
听完长篇之瓜后,众人一阵唏嘘。
这叫什么事?
萧统心说:呵…活该!
高位上的秦始皇微微摇头:“为君者,当仁则仁,当狠则狠。你前半生不是挺杀伐果断的吗?怎么后半生却是如此?”
萧衍低着头:“回始皇,佛本善啊。再说他俩后来不也没怎么样吗?”
“哼,他俩是没再出什么幺蛾子,但候景此人却是由此看出了你的心性,觉得你好欺负!”
刘邦叹了口气:“哎…引狼入室啊…”
“呃…”
萧衍无奈,也不知该说什么,只得叹了口气。
萧统内心嘲讽道:呵呵…老东西,这就是报应啊…
秦始皇倒也没处罚萧衍什么,虽然混事也有,但总体来说,其实是功大于过的。
随后轮到萧统。
萧统乃萧衍的长子,也是南梁的文学家。于天监元年(502年)被册立为太子。
他举止大方,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,受朝野及百姓爱戴。
12岁的时候,当年他去观看审判犯人,觉得量刑过重,于是他要来案卷,仔细研究了很久,于是便亲自审理,从轻判决。这一行为受到朝内朝外一致好评,认为萧统有仁君之度。
同时萧统极富同情心。每年冬天,萧统都会从自己的寝宫里捐赠出三千套棉衣被褥发给贫困之人。如果有人死了买不起棺材,萧统就施舍棺木。还特别喜欢下基层,经常去给流浪街头的人送些米粮,老百姓的事儿无论大小,他都会尽心去办。而且萧统做这些事儿,都主动要求隐藏身份,不让别人知道这是他做的。后来很多人都用孟子的一句话形容他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。”
萧统酷爱读书,记忆力极强。在太子位上广纳人才,勤于著述。他主持编撰了《昭明文选》,这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!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!里面收录了先秦至南梁七百多首诗文,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先驱作品!
毫不夸张的说,曹植、谢灵运、陶渊明、王璨以及很多诗人的诗文之所以能存在我们的教学课本之上,都要感谢萧统!如果不是他第一次把这些诗人的诗收集整合起来,很多诗都找不到出处,很多诗都会消匿于历史之中。如何没有萧统,中国文学史将会出现极大的遗憾!
在佛法层面,为了让世人读懂、理解佛教中影响最大的《金刚经》,萧统发明了「三十二分则」,让《金刚经》变得通俗易懂,极大促进佛教发展。
然而,萧统因“蜡鹅厌祷”一事与父亲萧衍产生嫌隙。
后在中大通三年(531年)因病早逝,年仅三十一岁。死前都不愿见自己的父亲。
当萧衍得知噩耗赶来时,留下的只有一具冷冰冰的遗体,这让萧衍内心无比难受。
后被萧衍追谥为“昭明太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