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1章 狄怀英所言有理,可以一试今日一更
大道宽阔,深宫九重。
洛阳,乾元殿。
午后的光芒照射进大殿之中,光影斑斓。
巨大的沙盘摆放在大殿右侧,长孙无忌,李勣,崔敦礼,李道宗等人在在沙盘两侧,只有梁建方站在皇帝身侧。
李承乾手放在沙盘边缘,目光从最西南角落的逻些收回,然后看向身侧的梁建方,神色认真的说道:“代国公,这一次以你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,如何?”
梁建方立刻拱手道:“臣领旨。”
李承乾摆摆手,道:“此战,朝中将分为三路出击吐蕃,一路是最西边的西突厥诸部,以契苾何力为行军总管,薛仁贵为行军副总管;一路从苏毗走山道杀入吐蕃,以辛獠儿为行军总管;最后一路走唐古拉山,以苏定方为行军总管。”
“是!”梁建方目光落在沙盘上,他知道,辛獠儿那一路,实际上不过是用来引来吐蕃人的兵力罢了,并不指望他们真的能够杀入吐蕃,但是这一路必须有。
不然一个不小心,吐蕃就有可能会从山中杀出,反攻苏毗,反攻昌都,最后截断大唐在高原最重要的粮道运输。
同时,一旦他们攻破唐古拉山,那么就必须要派一路人马,往东杀回昌都,彻底打通昌都和吐蕃东部的道路。
因为相比于绕远唐古拉山,昌都这条路虽然狭窄,但运送粮草,却要比唐古拉山这条路要方便省力的太多了。
大量的粮草,兵员,从这条路涌入吐蕃,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后勤的持续。
“西突厥各部,唐古拉山,还有昌都,三路必须分进配合,吸引吐蕃兵力调动的同时,绝不能有一路太过冒前。”李承乾的目光落在西突厥——大勃律一线,最容易冒前的还是西突厥那一路,因为他们和主力相隔太远。
李承乾转身看向梁建方,认真说道:“所以便需要有一人坐镇在西昌州调动诸部,尤其是控制西突厥一线。”
梁建方眼神略微有些暗淡,但随即,他就认真的拱手道:“陛下放心,臣明白轻重。”
“嗯!”李承乾欣慰的点点头,看向沙盘,笑着说道:“不要以为你留在西昌州,就仅仅是调度诸事,西昌州的春种,秋收,放牧,还有商路诸事,你也必须抓紧起来……朝中支援军前,终究消耗太大,只有西昌州,苏毗和羊同有所分担,才能有利大局。”
“是!”梁建方认真点头,现在的他,是逻些道行军大总管,西昌州,苏毗和羊同都在他的管辖之列。
“具体行军之事,兵部自有规划,军前苏定方也自有调度,还有你居中掌控,随时支援,这不需要朕太过操心。”李承乾稍微叹息一声,然后转过身,走向了大殿门口,群臣全部齐齐跟随。
新任秘书少监,永康公主驸马窦思泰,坐在廊柱之后,和李义府,上官仪,裴炎等人一起记录。
他微微抬头,就看到黄门侍郎,同中书门下三品许敬宗,秘书监陆敦信,跟在皇帝身后。
不过在一众宰相和军中大将之中,许敬宗和陆敦信的位置,甚至处在最后。
……
李承乾走到了殿门之前,看向殿外广阔的洛阳城,目光抬起,远眺逻些方向,这才轻声说道:“朕不指望军前今年一年就能打通唐古拉山山道,朕的心理底线是三年,一旦到了第四年,军前的压力,朝中的负担就都会大起来。”
“是!”梁建方面色凝重的躬身。
他是军前大将,自然对如今吐蕃和大唐的国力有着清晰的认知。
西昌州一战,吐蕃本土精兵损失四万,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,但实际上在唐古拉山,他们已经没有太多反攻的力量,但时间一长,尤其是一旦让他们支撑到三年之后,恢复过来,那么整体战局,就会对大唐极为的不利。
所以三年之内,一定要攻破唐古拉三关。
“一旦打通唐古拉山道,苏定方一路,西突厥一路,甚至苏毗一路,全部都杀入到吐蕃境内,你到时候就需要前移到唐古拉山中,保证后援的同时,统帅三路大军杀往逻些。”李承乾看向梁建方,道:“到那时,你就该思考如何治理吐蕃了?”
梁建方猛然惊讶的抬头。
“不用惊讶,那个时候,你就会是第一任蕃州大都护府大都护。”李承乾看着梁建方眼底闪过的惊喜,摇摇头道:“不要太高兴,职方司初步统计,吐蕃四方人口起码在百万以上,那个时候,你怎么治理?”
梁建方一愣,随即面色沉了下来。
大唐灭高句丽,百济和新罗,之所以能够很快的安定下来,就是因为东岛三国的语言根基是中原文字。
可是吐蕃完全不同,吐蕃的文字根基是吐蕃俚语参杂天竺文,和大唐相互交流之间并不容易,这里面如何搞定语言障碍,是大唐统治吐蕃的第一关。
李承乾笑笑,说道:“朕这几年做了些准备,你之后去趟弘文馆,自己看看,之后回到西昌州,这些事你就需要多加考量……反正这些事,朕是交给你了,朕就不操心了。”
“是!”梁建方勉强笑笑,他知道这件事情有多难。
吐谷浑靠近大唐,但从大唐第一次灭吐谷浑到如今,起码过去三十年了,但直到如今,大唐才将西吐谷浑灭国,而将只有伏俟城的东吐谷浑留下。
这里面,就是在治理方面的一些巧妙手段。
吐蕃比吐谷浑治理更难,更难缠,梁建方虽然在任西昌州都督,但治理吐蕃这样一个地方,对他来说,并不容易。
“多请教一下别人,多找一些人才,到时,你推荐朕批准,朝中的官员,朕尽可能的给你调往吐蕃。”稍微停顿,李承乾说道:“对了,今年科举状元李巢,资质不错,让他带你多认识一些这一届的士子,你挑选一些带往西昌州。”
李巢,是工部侍郎李义琰的次子。
李承乾亲自选定的新科状元,如今任弘文馆校书郎。
“臣领旨。”梁建方拱手,稍微松了口气。
李承乾转身看向殿中群臣,神色严肃起来。
“陛下!”群臣齐齐躬身。
“今年诸事,虽然是以攻灭吐蕃为主,但天下四方,春种,秋收,刑名,治水,吏治,兵员,种种事情都不得懈怠,尔等谨记。”李承乾神色认真的说道。
“喏!”群臣肃然拱手。
李承乾想了想,开口道:“传旨下去,今年秋收之前,吏部,户部,刑部,大理寺,御史台,门下省,分天下十道巡查地方,务必使天下诸事往来顺畅,无有阻碍。”
“是!”群臣再度拱手。
“最后,要注意四方诸夷。”李承乾眼神冷了下来,冷声说道:“去年时,吐蕃开战,契丹趁势搅乱北疆,到了今年,这样的事情,绝对不能够再发生。
各北地边境刺史,安东大都护府,安西大都护府,还有南部诸州,都必须提高戒备。”
去年契丹趁着大唐和吐蕃开战的时候,突然叛乱,最后李承乾派了阿史那·忠和丘神勣等人,率兵平叛。
用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,阿史那·忠和丘神勣就击破了契丹诸部,斩首契丹新首领大贺阿卜固而归。
这里面,其首领诸部的部族,要么被屠,要么迁移。
起码十年之内,契丹再难有威胁北疆之力。
“臣等领旨。”长孙无忌,李勣同时躬身领命。
李承乾转身看向殿外,目光远眺嵩山方向,平静中带着期盼的说道:“诸卿,灭国吐蕃,是朕封禅嵩山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,但想要封禅嵩山,就不仅仅是灭国吐蕃一件事情,方方面面都需要周全。”
群臣神色顿时郑重起来。
“五年,最晚五年,朕希望能和诸卿一起,效仿先帝,与诸卿一起封禅嵩山,勿要令朕失望。”李承乾轻轻转身,看向群臣,眼神中带着一丝庄重。
群臣一起高声拱手道:“臣等必定奋力,不负陛下期待。”
李承乾微微笑笑,抬起头。
上方的金漆御榻,闪烁着光芒。
……
唐古拉山北,有一座小镇屹立在内外的要道之畔。
唐古拉山镇。
名字很一般,但位置极为的重要。
南面是苍茫起伏的唐古拉山,东面是苏毗,西面是羊同,而北面百里之外,就是一望无尽的沼泽死亡之地。
此刻,无数身穿黑甲的大唐士卒驻扎在镇南的军营当中。
有人在操练,有人从大营中冲出,杀进了唐古拉山道之中,还有人从军营中进入小镇边缘的主帅行辕。
密密麻麻,超过百人的文吏在处理着大量的军中事务。
粮草,军械,兵员,战术推演等等,每一日都有大量的卷宗送到了苏定方的手里。
“将这本奏本,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。”苏定方将一本奏本,交给手下亲卫。
“喏!”亲卫拱手,然后快步转身离开。
苏定方这才转身,看向一侧的李德謇和狄仁杰,说道:“一切总算是齐备了,这几个月可是真不容易。”
“是!”李德謇和狄仁杰齐齐点头。
此刻的狄仁杰,已经是一身浅绿色官袍,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。
去年这个时候,他还是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,如今已经越过两个小品阶,成为了从七品上的殿中侍御史。
别看从七品上官阶不高,但朝中最重要的侍御史,不过是从六品下,而更上一层的御史中丞,已经是正五品上了。
位卑权重,这就是御史。
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,便是苏定方这个军中大帅,狄仁杰也能监察,甚至弹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