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728章 大唐疆域,北至北冰洋(第二更)(2 / 2)大唐李承乾:请陛下称万岁首页

李厥低头,然后拱手道:“启禀父皇,燕然都护府最北至北距海之地,玄厥州,骨利干部落,其部族在北距海南北随季节迁移,在夏日时昼长夜短,在冬日时昼短夜长而至北距海以南。”

李承乾缓缓点头,说道:“骨利干部族虽然极为遥远,但自贞观二十二年归唐以来,已经是大唐领地,尔等要牢记,对其部落要多加关怀,燕然行政需多有体恤。”

“是!”李厥和殿中群臣齐齐拱手。

李承乾微微笑笑,他能看得出来,作为皇帝,他的话,群臣会记住,但对于玄厥州的重要性,他们了解的不够多。

李承乾也是在偶尔翻阅奏本的时候,才察觉到不对。

他记得前世有载,李治当政时,大唐冬至辽东,西至里海,南至交趾,北达贝加尔湖。

李承乾一直以为,北距海,实际上就是贝加尔湖的位置。

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深入了解,毕竟他就连回纥都不回去,更别说是遥远的贝加尔湖了。

然而当他偶尔看到玄厥州最北端夏日昼长夜短,冬日昼短夜长,这样的记载的时候,他就猛然间察觉到了不对。

他更加详细地查阅,这里面有一段文字记载很详细。

煮羊胛未熟,而天已明。

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李承乾哪里还不明白,这已经是无限的接近北极圈,甚至是北冰洋的位置。

当然,玄厥州是羁縻州,所谓的昼长夜短之地,也不过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抵达了北极圈附近。

实际上,骨利干人真正的活动范围,还是在贝加尔湖附近。

但是他们抵达了北极圈,实际上玄厥州也抵达了北极圈,这便意味着在名义上,从长安往北到北极圈之地,名义上也是大唐领地。

这一点,前世李治可从来没有在意,李承乾如果不是特别敏感也不会在意。

……

“找个时间吧。”李承乾稍微停顿,看向鸿胪寺卿李义表,说道:“鸿胪寺派人沿大唐疆域,朕指名义上归属大唐的羁縻州,附属国的边境走上一圈,然后重新绘制真正的大唐疆域图。”

“是!”李义表站出拱手,神色凛然,这可不是一件事情的事情啊!

当然并不是说真的就要派某一批人整个天下走一遍,其实可以分为十几批,所有人一起从长安出发,然后每一批人负责一段疆域边界,便能在最快的时间完成。

但这也是大工程啊!

朝臣没有人出言异议,确定大唐边界所在,本身就是大唐应该做的。

李承乾点点头,看向李厥,继续问道:“第二个问题,雍王,你知道燕然都护府驻兵有多少吗?”

“知道。”李厥拱手,认真说道:“回父皇,大唐在燕然都护府有驻兵一千二百人,多以护卫都护府和维持驿站所用。”

燕然都护府实际上就在回纥本部单于台,被数十万回纥人包裹,便是真的想做什么,也做不到。

他们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象征和沟通的作用。

当年薛延陀反唐,最多也仅仅是将燕然都护府众人软禁,并没有苛待。

没有人敢随意和大唐结下死仇,吐蕃人也不敢。

“那么从单于台传信回长安,需要几天时间?”李承乾神色突然严肃起来。

李厥立刻拱手说道:“回父皇,若是加急,需五日时间,常规公文七日左右,若是遇到风雨大雪天气,可能需要十日。”

李承乾身体靠后,点点头道:“尔等要记住这个时间,若是漠北一旦有变,这些日子,就是大唐进行准备的最短时间。”

“臣等谨遵圣训!”群臣神色同时凛然。

李承乾对着李厥点点头,说道:“你做的尚可,以后要继续努力,稍后朕和你母后自有赏赐赐下。”

“谢父皇!”李厥不由得松了口气,然后和崔行功等人一起拱手谢恩。

李承乾摆摆手,李厥等人这才退下。

李承乾看向右侧诸王,微微点头道:“韩王!”

韩王李元嘉站了出来,拱手道:“陛下!”

“王叔在定州任刺史。”李承乾温和的抬头,问道:“定州每年前往草原的商队有多少。?”

李元嘉想了想,拱手道:“回陛下,大概有一百三十批左右!”

李承乾点点头,李元嘉是比较勤勉的地方刺史,若是放在李治时期,或许会猜疑许多,但是李承乾没有这个顾虑,以他如今的威望,已经不用在意这些了。

略微沉吟,李承乾继续询问其他地方事务。

……

上官仪和裴炎坐在武德殿角落里,对着桌几上纸张快速落笔,认真记载着今日之事。

永惟十三年,冬十一月,帝问政太子及诸王,太子及诸王回奏妥当,帝各有所赐。

惟江王和滕王回奏有差,帝大怒,罢其官职,令其于钟南山楼观道坐守思过。

及至数年之后,才重新启用。

后方知有御史弹劾江王滕王之过,帝以此惩戒。

诸王凛然,遂天下吏治清明。

百姓欢喜。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