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395章 立项(1 / 2)四合院里的阿婆主首页

第395章 立项

总工程师揉搓着自己的手:“你想确认一下,你就不能扇自己一巴掌吗?非得捏我,你是从车间里面上来的,你那手劲儿,你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?”

厂长有点恬不知耻的说:“我就是心里有数,我知道自己巴掌扇我脸上得多疼,所以我下不去手啊。”

三天以后,刘华飞沈机,沈机大门口这会儿红旗招展、人山人海、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。

大门口还拉着个大横幅:热烈欢迎华清大学刘教授莅临指导工作。

刘华感觉自己尴尬癌都犯了,自己从来就最讨厌这种形式主义,有领导到自己厂里面去检查工作,刘华顶多也就是让保洁打扫打扫卫生,绝对不会举行什么欢迎仪式。

“可以了,可以了。”刘华摆摆手:“不要搞得这么隆重,我感觉受之有愧啊,周厂长,我是来工作的,咱们直接略过那些繁文缛节吧。”

总工程师笑着说:“刘教授,你先参观一下吧,上一次来沈机,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,你也看看我们沈机这么多年的发展。”

这倒也是实话,如果不了解沈机的实际生产情况,就盲目的设计一款机床,确实对沈机没什么好处。

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,刘华走了一遍车间,事无巨细,总工程师都做了一个大概的讲解。

比起二十多年前,省级的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,但是在管理方面还不是很符合时代的需求。

不要小看这一点,基层生产有的时候能够反映很多真切实的问题,基层管理不符合时代的需求,有时候就会扼杀很多积极的反馈。

刘华摇摇头:“你们这个管理方式需要改革,你现在坐在办公室里面,还能收到车间的反馈吗,你们生产的就是机床,如果连自己车间里面的使用情况都不知道,还怎么确定研究方向?”

厂长脸色不大好,如果现在的问题是管理而不是技术,那这就是他的问题了。

刘华笑了笑:“我现在也有自己的企业,虽然我不参与日常管理的,整个日常管理的方式是由我搭的架子,所以我觉得车间和办公室之间隔的阶层越少越好,这样还容易避免无谓的浪费。”

看厂长一味的沉默不出声,刘华只能说道:“当然了,我也知道管理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,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吧,厂里的生产那样有活力,你们势必要做出改变。”

第一天,工作也没什么强度,晚上厂长很热情的招待了刘华,东北人,喝酒那叫一个豪爽,再加上今天白天,整个管理岗都让刘华给数落了,大家这会儿有怨报怨,有仇报仇,势必想把刘华给灌醉了。

两瓶酒下肚以后,刘华发现这些人进攻的火力未减,可是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,平常还没有怎么锻炼过喝酒,再喝下去可受不了。

刘华这才想起来,自己有一个很久很久没有碰的空间,当初开挂的时候,觉得这个空间简直是完美至极,结果后来能用到的地方越来越少。

于是,刘华给空间开发出了新功能,挡酒,只要是来敬酒的,酒到杯干,直接倒进空间里面。

最后刘华把桌子上的人全部给放倒了,原本还不服气的人也服气了,管理管理比不过人家,技术技术也比不过人家,现在连酒量都比不过人家,还有什么好炸刺的?

第二天,刘华是精神抖擞的来到了技术部门,一个管理层都没有出现。

“你们厂长也太不注重科研工作了吧。”刘华打趣的说:“好歹我们今天要开立项会议,你们厂里面管理层一个都不出面啊?”

总工无奈的说:“我酒量浅,昨天很早就被放倒了,今儿早上来,我听说两个进了医院,四个到现在还没睡醒啊,其余能来工作的也全部都是酒量浅的,现在全在办公室里面拿浓茶续命。”

“咋办呢?”刘华摇摇头:“没了他们,咱照样要开会,他们不来就不来吧,项目咱还是要立的。”

这样的立项会,刘华参加过不知凡几,虽然具体工作都是沈机的工程师来做,但刘华作为名誉总工程师,说不得,他还是要操心一二的。

看了沈机工程师做的立项报告,一刘华就想捂脑袋,满篇的槽点,算了直接开喷吧。

刘华把项目书重重的往桌子上一甩:“昨天看到你们车间,发现你们管理有很多问题。今天看了你们的意向书,我发现你们的研究思路也有很多问题。”

刘华指着立项报告第二段的一行字说道:“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床,这句话说的有什么意义?你们跟人家有多大的差距?而且瞄准你有什么用?光瞄准不射击,有个鸟用。”

“你们知道你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吗?你们的机床在市场上卖不动。”刘华反问道:“有哪一个人能告诉我,你们的机床为什么在市场上卖不动?”

包括总工程师都说不出来个所以然。

“因为我们的技术很差。我们跟最先进的技术之间有着天堑之别。”刘华很不客气:“在这种情况下,你想异想天开的去搞最先进的机床,人家西方工业发展上百年,白搞了。”

总工程师惭愧的说:“刘教授,您看应该怎么做?”

“你们首先要在外资的入侵下活下来。”刘华强调的说道:“好好儿研究一下,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床一年能卖几台?虽然那玩意儿很贵,但是它实际利润比不过普通机床。”

“你们想要活下来,那就必须要占据最广阔的市场。”刘华叹口气:“项目先立在这儿,第一步先做市场调研,目前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机床,什么机床市场最广阔,我们就做什么。”

有个工程师举起手:“刘教授,那咱们就不做最先进的机床了吗?”

“老祖宗有个词叫好高骛远,就是形容现在你们的心态,西方能做到最先进,因为他们有百年的技术积累,我们也要做这样的积累,只不过我们可以把速度提快一些,他们用百年,我们用三十年。”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