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新收于禁,诸葛氏到手了
三日后,季秋携两千骑兵营,七万黄巾新军抵达泰山郡首府,奉高县城。
诸葛珪携两个儿子,与泰山郡文物官吏,在东城门外迎接季秋。
亲眼看到季秋身后队列整齐,杀气纵横的大军,所有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撼。
这一刻,他们都深深的意识到,泰山郡的时代变了。
从现在开始,泰山郡就要开启季秋时代了!
“泰山郡丞诸葛珪,拜见季使君!”诸葛珪上前行礼道。
他是泰山郡丞,按级别其实跟季秋同级。
而如果考虑到他比季秋要更早抵达泰山郡,并代掌了泰山郡一段时间。
他的在泰山郡的地位,应该是在季秋之上的。
不过形势比人强。
一来,季秋麾下有大军,还刚取得了对泰山三大世家的大胜,威势逼人。
二来,季秋手中有天子授予的泰山太守正印,这枚正印的效果,甚至比泰山太守的职位都更有用。
三来,基于先前两个儿子的建议,也基于自己的身体状态,诸葛珪并没有跟季秋在泰山郡争夺权势的想法。
所以他也懒得为了些许面子,就跟季秋走向对立面。
有此三点,诸葛珪便主动伏低做小,展现了自己甘为辅佐的态度。
而季秋对诸葛珪的态度很满意。
他对诸葛氏的重视,主要是因为诸葛瑾和诸葛亮。
但诸葛珪是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父亲,季秋若要收服诸葛瑾和诸葛亮,怎么都绕不开诸葛珪的。
所以在来奉高县城之前,他便准备了多种预案,来应对诸葛珪可能出现的各种态度。
如果诸葛珪仗着老资格,还是想要跟他争一争,那他就要先打压诸葛珪一番,然后再给个甜枣。
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经典手段,来收服诸葛珪。
不过如今看诸葛珪如此识趣,那也就不用这么费事了。
越过打压阶段,直接施恩就行了!
于是季秋快步走上前去,挽起诸葛珪的手臂,连声道:“不敢不敢,君贡先生折煞我也。
君贡先生乃是前辈,哪有让前辈来迎接晚辈的道理?
合该是我进城之后,亲自去拜访君贡先生才是?”
“使君过谦了,使君收服泰山黄巾,剿灭阴谋作乱的世家反贼,于国有功,岂是我这空耗光阴的老朽之辈所能相比?
老朽来迎接使君,上合天心,下应民意,实乃理所应当也,若非老朽身体不适,那就不是在城门口迎接了,而是必要出城三十里迎接使君才对!”诸葛珪连忙说道。
两人相互寒暄,商业互吹,顿时好不热闹。
互吹过后,诸葛珪将身后的泰山郡众文武介绍给季秋。
季秋对大多数人都是随便点点头,因为这些人都不是他记忆中的历史人才。
历史是块试金石,尤其是汉末三国这个大争之世。
因为战争打破了原有的阶级固化,使底层人才获得了上升的阶梯。
至少在东汉末年到三国建立这个时间段,底层有能力的寒门人才,是真的可以凭能力让自己名震九州的。
而这些人在如此激烈的大争之世中,都没有留下丝毫痕迹。
要么是能力不足,要么是运气不够。
而这两者缺了任何一项,都不足以引起季秋的重视!
不过泰山文武之中,还是隐藏着真正的历史人才的。
比如都尉于禁!
于禁的历史简历,大家都很清楚。
他是泰山郡钜平县人。
先属鲍信,后归曹操,南征北战,立下赫赫战功。
他带军严肃庄重,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,深受曹操器重,是曹操所有将领中唯一假节钺之人,后世被称为曹魏“五子良将”之一。
关羽围攻襄樊时,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,全军覆没后被收押在南郡,辗转返还魏国后官拜安远将军,不久后羞愤得病去世。
不过龙气三国中,因为鲍信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大将军何进交付的征兵任务,就被季秋干掉了。
所以于禁也还没抛弃都尉这个职位,去投奔鲍信。
都尉是郡尉府的属官,级别很低,只有两百石。
主要负责练兵事务。
在泰山郡上任太守死后,诸葛珪代掌泰山郡太守事,同时泰山郡没有郡尉,所以郡尉府的属官,同样归属诸葛珪管理。
其后诸葛珪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泰山黄巾,便从现有的泰山郡兵中挑选精锐,训练强军。
这便是后来诸葛珪手上那一万泰山郡兵强军了。
在这件事上,于禁帮了诸葛珪不少忙,不仅帮他完成了人员挑选工作,还帮他完成了训练工作。
之后诸葛珪能守住奉高县城,打赢了奉高攻防战,可以说大半功劳是于禁的。
因此诸葛珪对于禁的评价很高,只可惜他毕竟是代掌太守事,不是真正的太守,难以查手郡尉府的属官升迁事务。
不然早给于禁升职加薪了。
如今季秋这个正牌的泰山郡尉到了,他就更不可能直接给于禁升职加薪了。
不过他还是着重向季秋推荐了于禁,称赞此人:“在乱能整,讨暴坚垒,有不可动之节,可大用!”
季秋自是从善如流,当即便晋升于禁为训侯。
这同样是郡尉府的属官,但却是都尉的直属上司,直接向季秋负责。
秩比六百石,主要职责为练兵!
于禁大喜,当即单膝跪地,向季秋谢恩。
然后起身又向诸葛珪道谢。
于禁是季秋郡尉府的属官,季秋又为于禁升了职,这在东汉的官场上,便可将季秋视为于禁的恩主了。
从此于禁可称呼季秋为主公或明公,并被所有人视为季秋的人。
一旦背叛季秋,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。
至于诸葛珪,他向季秋举荐了于禁,便成了于禁的举主,于禁则是诸葛珪的门生,这同样是极为亲密的政治关系。
历史上,袁家为何势力那般庞大,在乱世初期,一呼百应,轻易便获得大量钱粮兵马?
便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,向朝廷举荐了太多官吏,朝廷过半官员都视其为举主的缘故。
季秋并不在意于禁成为诸葛珪的门生,会不会给他造成什么危害。
目前他还远没到提防诸葛氏的时候,反而是要大力拉拢诸葛氏。
让于禁成为诸葛珪的门生,刚好可以更加密切双方的关系。
认识了泰山郡的文武官员,季秋便打发他们离开了。
而他则提出要送诸葛珪回府,并顺势拜访诸葛珪的府邸。
诸葛珪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,于是和季秋一起返回府邸。
不过刚进诸葛府,诸葛珪就摇摇晃晃的打摆子,好似要摔倒在地。
就在他身侧的季秋一把扶住诸葛珪,却见他呼吸急促,面容惨白,豆大的汗珠自额头密密麻麻的冒出来。
不由故作惊讶的问道:“君贡先生这是怎么了,可是哪里不舒服?”
跟在身后诸葛瑾连忙上前搀扶诸葛珪,同时答道:“不敢欺瞒使君,家父身体一直不佳,已经卧床养病多日了。
今日是得知使君抵达奉高县城,才拖着病体去迎接使君的。
但自清早站到现在,他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。”
“这怎不早说!快去请仲景先生,请他来为君贡先生诊治身体!”季秋立刻说道。
“仲景先生?
使君说的,莫不是南阳张氏的医圣张机张仲景?
医圣竟在使君麾下?
太好了!
若有医圣出手,那家父便有救了!
使君大恩大德,在下感激之至!”诸葛瑾震惊加惊喜道。
人的名,树的影,如今的张仲景早已是名震天下的医圣了。
对诸葛瑾这种时刻留意名医信息,想要请来为父亲治病的人来说,简直就是菩萨佛祖一般的人物。
只是听到这个名字,便已经激动无比了。
季秋笑眯眯道:“正是医圣!他如今是我麾下的医曹掾,负责医疗事务。
贤侄稍安勿躁,待仲景先生过来,定有办法救治君贡先生!”
对于诸葛珪生病的情况,季秋其实早就知道。
他不仅知道诸葛珪生病了,还知道他病的很重,已经到了病入膏肓,药石难医的地步。
按照正常历史进程,诸葛珪甚至会在明年病死在泰山郡郡丞的职位上。
然后变成孤儿的诸葛兄弟就会离开泰山郡,去投靠叔父诸葛玄。
所以,为诸葛珪治病,是季秋收服诸葛兄弟计划中的重要一环。
一方面,救父之恩,恩重如山,倘若季秋能救活诸葛珪,那对诸葛兄弟的恩情将无与伦比,诸葛兄弟除了卖身投靠,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还能有其他选择吗?
另一方面,倘若诸葛珪身死,诸葛兄弟就会离开泰山郡,这对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,势力范围都要局限泰山郡的季秋来说,无疑是大大不利的。
所以季秋给诸葛珪治病的首选目标,自然是治好诸葛珪。
但若是达不到,那之前也得维持诸葛珪的状态,让他多活几年。
倘若能让诸葛珪活到诸葛兄弟全都成年,并认可了季秋,那也就无所谓死不死了。
不过无论是治好诸葛珪,还是为诸葛珪延长寿命,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毕竟这可是已经病入膏肓,药石难医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