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京城见舅舅 千里救忠良(五)(2 / 2)追魂夺命刀首页

言归正传,离开了古浪县之后,剑臣、李红霜、岳三颖三人继续朝着京城赶去,一路上,以剑臣三人的武功,自然不会有什么危险,一路无话,三人很快就到了京城!

现在大明的京城,在北京也就是顺天府,当年明太祖朱元璋,在南京城将皇位传给了身出故去的爱子朱标的儿子皇孙朱允文,是为建文帝,此举也算是爱屋及乌。

可就是这一“爱屋及乌”之举,加上后来建文帝改革,引发了以为燕王朱棣为首的实力派皇叔的不满,并发兵京师,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。

由于建文帝改革并没有带来实质性利好,反而招致官员和皇族不满,加之用人失察,几个回合,几年征伐,“靖难之役”以燕王朱棣的胜利结束,宫城失守后一场大火让建文帝下落不明,燕王朱棣成为了历史上的明成祖。

朱棣继位后于永乐元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,擢升北平府地位,立北平为北京,该北平府为应天府,称为“行在”,同时迁发百姓充实该地区。但是迁都事大,直到永乐十八年,才正式下诏迁都,其中反复有官员表示反对,而朱棣一一革职,更在永乐七年建陵北京昌平、在永乐八年耗时五年开始凿会通河以便利北京与南方的运输,可见其决心。而迁都几个月后的永乐十九年,雷击致使三大殿尽焚,便有官员动议还都南京,后朱棣子仁宗也开始过还都南京,但是还没来得及就驾崩,还是朱棣孙辈宣宗颁诏最终确立了北京的京师地位,继续“天子戍边”,也算是全了他皇爷爷的心愿。这也是大明王朝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这句话的由来!

北京的京师地位经历坎坷,可总算是确立下来了。而应天府并没有完全退出明朝历史。成祖皇帝保留了南京的建制,比如六部、都察院,官员品级和北京无异,当然是没有实权的。而且南京六部等衙门的官职也是虚职无实权,官员也是受“恩典”而任,实际上北京是完全取代了南京的政治功能。这也是大明最后在抵御外敌之时,从来不妥协,历代皇帝都能够有力的对外作战的原因!

而此时经历了数代皇帝的努力,此时的北京城不断的引入外来人口,使得此时的北京城繁花似锦,已经成了大明王朝最繁华的地方!剑臣是第一次来到京城,站在城门外,剑臣想到了自己的舅舅,心中稍微有些激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