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章 名汤风雨,利辗霜雪上架求首订!
考场内,长钟鸣响。
悠长厚重的声音如同无形波涛,拂过了整座考场。
陈叙忽然察觉到不对。
他感到,自己丹田内的先天一炁似乎受到了某种无形压制,钟响之后,有种说不出的粘滞感,运转时变得十分艰涩。
他想到冯原柏说过:“府试第一钟,名为钧天钟。此钟响时,众生平等。
因为有些学子家世出众,获得功名前便已学会了养气术,能在丹田养出一口气,使自身别于旁人。
为了限制这些提前养气的学子,免得他们仗着修为扰乱考场,府试与院试便都设有钧天钟。”
按照冯原柏的说法,钧天钟一响,普通未修行的学子通常察觉不到任何异常。
而提前养气之人则会被自然压制修为,在考场范围内,丹田内的那口气将一丝一毫也施展不出。
可陈叙却发现,自己的先天一炁虽然被压制得运转缓慢了,但还是可以运行。
先天一炁果然有别于普通养气,陈叙再次清晰感觉到了其中的差距。
三声钟响之后,是考官巡场。
知府丁谦与礼部派下来的两名副考在一众兵丁的前后簇拥下,将整个考场五千九百个号舍全部巡察了一遍。
今年云江府的参考童生实际是三千七百人,考场没有填满,最后几排便被封锁着。
陈叙坐在考棚里,感觉到知府丁谦从自己号舍旁走过时,似乎稍微多停了一瞬。
很快,那一行身穿官服的身影便远去了。
过不多久,前方试卷拆封,有仪官在朗声诵念:“古往今来,日月明照,天地长河,诸圣见证。
永徽十一年,云江府第四百八十七场府试,第一场,秘卷开封!”
“起符,记档。”
“发卷——”
仪式感拉满,陈叙坐在号舍中,忽然间竟生出了些许激荡之感。
号舍左右,也有各种细微声音响起,似乎学子们都有所触动。
直到试卷发下,巡场的兵丁们又再次大喊:“肃静!”
整个考场忽然就陷入到了一种无边的安静中。
唯有纸张被翻动的声音,以及偶尔一声轻“嘶”响起。
府试一共分有三场,两天考完,中间不许出考场。
第一场是经义,分为四书墨义、帖经、经义阐发三个部分。
这应该也是最基础的一场考试,考的就是经典背诵与知识储备。
只除了题量太大,洋洋洒洒——
墨义与帖经部分合计竟然有一百多道题。
这种恐怖的题量,一考就是一整天,足以熬干许多考生的精神。
让人写到后面思维混乱,头脑发昏,基础不够扎实的,就这样被筛选出去了。
但对于陈叙而言,这场考试应该是没有任何难度的。
他神魄强大,服用过莲华补慧羹后,更是拥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。
看过的书,凡扫一眼就不会忘记,又何惧背诵?
唯一的问题,也就在于有些书籍他从前接触不到。
好在冯原柏最近为他补足了这个短板,而白日里冯原柏没来时,夫子伍正则也常给陈叙开小灶。
陈叙只需要注意卷面问题。
他研墨、提笔,行云流水地写。
不知何时起,整个考场内都是笔墨落在纸上的细微沙沙声。
陈叙两耳不闻外事,只管认真答题。
虽是题量极大,但他写得够快。
四书墨义和帖经没有任何磕绊地一路顺下来,时间不知不觉便悄悄溜走。
中午,陈叙没有吃东西,只微微闭目休憩了片刻。
午后,开始写经义阐发题。
经义阐发共三题,陈叙看看,觉得属于是难者不会,会者不难的那种。
他思维敏捷,又很快将前两题作答完成。
来到最后一题:孟子曰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,释“浩然之气”。
这道题要怎么答呢?
结合如今读书人养气修行的大趋势,陈叙认为应该将气与义结合起来。
答:何为气?
孟子曰:“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”
“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”
——以孟子解孟子,以圣贤注圣贤,确保万无一失,但又有自己的观点。
浩然之气,便是胸中刚毅不灭,气节不毁,否则又何称浩然?
这道题限制三百字,可多一些,但绝不能少。
陈叙便控制字数,正正好写了三百零一个字,完成后又检查一遍试卷。
他看得正认真,忽然一股凉风不知从何处卷起,猛地刮过考场内外。
左近便有学子发出一声惊呼:“我的试卷!”
可是晚了,那试卷已是被邪风刮得飞上了半空。